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查詢個人信貸評級/信貸借款容易過的方法~多年貸款經驗心得/政府創業貸款率利最低銀行全球碳減排博弈

歐洲經濟出現滑坡,導致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排放量大幅減少,碳排放的配額和抵消額度需求相應下降瞭。換句話說,歐盟企業完成碳減排的目標壓力大減,甚至本身就產生瞭大量碳配額,無需再向發展中國傢購買減排指標。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圍繞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減排等問題,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再次坐到瞭一起展開智慧的對決。不久前,聯合國第十九次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首都華沙落幕。這次大會被看做是為2020年《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結束後的新氣候條約進行鋪墊,將繼續確立各方如何分擔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盡管會議比原計劃延長瞭一天,且有代表團以“禁食”施壓,但遺憾的是,各方仍未達成滿意且有實質性的全球減排目標。“要想在2015年達成一個雄心勃勃的協議,就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事宜作出安排,各國還有很陡的坡要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透露說。“無論是發達國傢還是發展中國傢,減排都是需要勒緊褲腰帶的。”曾參與《京都議定書》談判的碳減排專傢、中創碳投戰略總監錢國強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發展中國傢而言,減排短期內會影響經濟發展增速;而對發達國傢來說,減排要求人們減少碳排放,可能會影響生活質量,都是“要命的”難。瀕臨消亡在氣候談判的舞臺上,各方利益交疊,博弈激烈。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受到影響,發達國傢的關註重點放到瞭刺激經濟增長方面,而非加大對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投入。部分發達國傢選擇退出《京都議定書》也使全球減排進程緩慢。比如美國早在2001年便退出《京都議定書》,隨後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亦紛紛宣佈不加入第二承諾期。受訪人士稱,發達國傢政治意願不強、國與國之間互信基礎較弱等因素註定使氣候談判一波三折。之所以退出《京都議定書》,美國有自己的解釋,宣稱“議定書所規定的義務不符合美國的國傢利益。”加拿大則是全球第一個已經加入卻中途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國傢,該國環境部長曾言,加拿大“正式運用本國合法權利”,退出“馬拉松般的框架條約談判”和《京都議定書》。令人唏噓的是,一向標榜為環保國度的加拿大曾是《京都議定書》的熱心推動方,而今隨著經濟結構轉型致使減碳意願下降。因為一旦接受碳指標限額,勢必增加企業成本或減產減量,掣肘經濟發展。除此之外,加拿大以碳排放約束性指標不覆蓋所有國傢,尤其是美國、印度、中國等國在約束指標外為由拒絕履約。而美國則以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世界主要碳排放國未被納入強制減碳的框架內為由“背棄”《京都議定書》。日本、俄羅斯同樣如此,在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的天平上傾向瞭前者。經濟形勢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達成協議的困難程度。“這需要一個討價還價的商議過程。推動碳減排本身與經濟緊密關聯,若經濟不景氣,碳市場是‘玩’不起的。現在歐洲經濟便是如此,以至於一向積極熱心的歐盟國傢也不願意繼續提高碳排放限額。”錢國強分析道。觀察歷屆氣候變化峰會不難發現,各方主要分歧在於各方應承擔多大的責任、碳排放應該付出多大的代價等問題上。通俗地說,各方願不願意掏錢承擔減少碳排放的責任與義務問題。顯然,發達國傢和發展中國傢的利益訴求點也不同。發達國傢認為,逐步興起的發展中國傢是當前的碳排放大國,應該承擔更多的減排責任;而發展中國傢則稱發達國傢經年累月的碳排放才導致瞭目前的碳排放格局,應承擔主要責任並給發展中國傢一定的資金、保險(放心保)和技術支持。數據顯示,目前大氣中的溫室效應物質有 80%源於發達國傢。但發達國傢似乎並不想買這份“歷史賬”。更為嚴峻的是,作為全球碳市場的基礎,《京都議定書》正瀕臨消亡,在新的全球合作協議形成之前,世界氣候談判重新回歸到瞭原點。作為首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文件,《京都議定書》在1997年12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方會議上制定,並於2005年正式生效。這份減排文件對2012年前主要發達國傢減排溫室氣體的種類、減排時間表和額度等作瞭量化規定,即從2008年到2012年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傢的溫室氣體整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其中歐盟將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現在整個碳市場正在走向衰落,而全球減排的協調機制尚未形成,目前處於一個各自為政的中間階段。”錢國強分析道。趨於“停滯”作為一種特殊的“大宗商品”,碳市場的買賣主體包括國際組織、政府部門、交易所、非政府組織和金融機構等。目前國際碳交易市場主要分為強制性碳交易市場和自願碳交易市場兩類。事實上,《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全球碳排放市場一度輝煌,並且實現瞭每年大約1000多億美元的全球碳市場規模。《京都議定書》設計的交易模式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傢間的碳排放市場構建,它包含三個靈活減排合作機制,分別是國際排放貿易機制(IET)、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行機制(JI)。其中CDM備受關註,是許多發展中國傢參與國際碳市場的主要通道。一般來說,CDM交易模式的基礎是低於基準排放水平的項目或碳減排項目,這些項目經過認證後可獲得減排信用CER,發達國傢受配額限制的企業通過在發展中國傢購買CER來抵消強制減排約束。通過CDM項目,發達國傢能夠以較低成本達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削減目標,可以在發展中國傢購買減排指標使用,並力促發達國傢轉讓先進的節能減排以及清潔能源利用技術或者提供相應資金給不承擔強制減排義務的發展中國傢。那麼,CDM的實際效果如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聯合國已批準註冊的CDM項目達7100多個,其中2406個已累計完成近14億噸碳減排量交易。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光伏發電、風電、餘熱利用等技術逐漸向發展中國傢延伸。“通過CDM機制,碳可以實實在在地變成資金,同時帶動一國的清潔能源建設與拓展,並培育瞭一批減排領域的人才隊伍。”不過在中創碳投總經理唐人虎看來,CDM運行這麼多年主要帶來瞭全球資金的相應轉移,逐步讓人們意識到碳是有成本的。但在技術轉移方面,CDM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在啟動碳配額交易市場之前,CDM也一直是我國參與國際碳減排計劃的重要途徑,典型的項目有北京安定填埋場填埋氣利用項目、內蒙古輝騰錫盟風電項目、南京天井窪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大唐六鰲一期風電項目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7日,國傢發展改革委批準的全部CDM項目4934項,已獲得CERs簽發的全部CDM項目1327項。不過,眼下受歐盟經濟形勢不佳影響,近期CDM市場較為低迷,甚至趨於“停滯”。隨著部分國傢的碳價下跌,CDM項目註冊成功後,協議上的價格並不一定得到支付保障,致使企業收入下降,甚至面臨生存困難,不少以CDM項目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已經開始考慮轉型。“歐洲經濟出現滑坡,導致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排放量大幅減少,碳排放的配額和抵消額度相應下降瞭。換句話說,歐盟企業完成碳減排的目標壓力大減,甚至本身就產生瞭大量碳配額,無需再向發展中國傢購買減排指標。”錢國強表示,CDM市場目前是供大於求,沒人買自然就做不下去瞭。按照國際協議,歐盟承諾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0%,而此前歐盟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曾透露,在其他主要經濟體作出“可比”努力的前提下,歐盟會將減排承諾提高到30%。但目前歐盟方面並不願意提高減排承諾,這意味著歐盟企業隻要“原地踏步”就能完成碳限額目標,波及國際碳排放交易價格。市場對接以往各國通過IET、CDM和JI等方式開展合作,發達國傢和發展中國傢形成瞭一種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一方面發展中國傢可以從項目中獲得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發達國傢購得碳指標的同時,又順理成章地將各種機電設備推銷出去。然而,由於多個發達國傢拒絕履行《京都議定書》第二期碳減排承諾,議定書所制定的整套減排機制已經“名存實亡”,加上新的國際碳減排行動綱領尚未形成,減排行動目前主要在世界各國內部進行,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偏少。據瞭解,目前國際碳交易市場主要有歐盟購屋貸款率利計算公式排放交易體系、英國排放交易體系、美國加州碳市場、新西蘭碳排放交易體系等。其中,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碳交易總量占據五成左右。其交易標的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及衍生出來的類似期權與期貨的金融衍生品和其他減排項目。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各國碳交易體系實現對接的寥寥無幾,碳交易標的和結算貨幣也並不相同。分析人士認為,流動性是碳交易的前提,但目前國與國之間的碳市場對接並非那麼簡單,需要掃除很多政治、技術方面的障礙,並在法律方面作相應調整,使彼此的碳排放配額在各國得到認可,加速碳配額流通。“制約全球減排市場的最主要因素依然是經濟問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何談環保與減排。人們需要在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發展經濟與減排之間作出選擇。”錢國強感嘆,“《京都議定書》走到這一步令人痛心。現在各方側重在本國內發展碳市場,業務分散,未來《京都議定書》能否復活或者出現一套新的機制,終歸要看談判。華沙沒有解決的問題,下屆峰會繼續磋商。”他同時建議,通過引入市場機制來給碳排放定價,各國應根據自身特色打造好碳交易市場,開發企業碳排放測量、報告和核查機制(MRV機制),逐步實現更多減排目標。目前國際碳交易市場主要分為強制性碳交易市場和自願碳交易市場兩類。事實上,《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全球碳排放市場一度輝煌,並且實現瞭每年大約1000多億美元的全球碳市場規模。《京都議定書》設計的交易模式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傢間的碳排放市場構建,它包含三個靈活減排合作機制,分別是國際排放貿易機制(IET)、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行機制(JI)。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2-08/160397875.html
arrow
arrow

    sallybar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